央广网:搭建“赛场”“市场”转化通道 2025新域新质创新大赛收官

央广网北京9月25日消息(记者 黄昂瑾)近日,2025新域新质创新大赛决赛在青岛举办。据悉,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,大赛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(赛迪研究院)联合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,是全国首个聚焦新域新质的专业赛事。

本届大赛以“智聚新域、慧集新质”为主题,聚焦高端仪器和制造设备、人工智能、网信、无人系统、航空航天5大领域,设置“自由探索+需求命题”2大赛道,设立“高校师生组”和“创新企业组”2个组别,构建“教育—科技—人才—产业—金融—政府”六位一体融合平台,旨在探寻一批新域新质技术和产品,推动成果转移转化,精准选拔人才团队,实现“以赛促创、以赛促转、以赛促融”的目标,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。

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宏伟表示,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,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,人工智能、量子科技、网络信息、空天等前沿技术呈现集群突破态势,成为驱动生产力跃升、塑造发展新动能的关键力量,也是大国竞争和博弈的焦点。同时,新域新质创新发展普遍面临“需求不确定、供给不精准、转化不高效”等现实问题。许多创新成果难以跨越“死亡之谷”走向产业化。大赛通过需求命题和自由探索,挖掘真实需求和有效供给,搭建“赛场”与“市场”的敏捷转化通道。通过供需两侧直接对话,破解互联、互通、互融难题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。

据介绍,大赛动员全国31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43所“双一流”重点高校广泛开展预选推荐,770项创新成果脱颖而出。面向广大用户单位征集68项需求,累计发布三批63项命题,多个项目成功揭榜并进入研发阶段。大赛组建了专家委员会、初赛评审组、决赛评审组,共计邀请杰出科学家、需求方骨干、企业首席专家在内的220余人次专家审议评审方案、开展项目评审,遴选233项优秀成果进行现场决赛,相关成果形成《新域新质创新大赛优秀成果汇编(2025)》。

按照大赛评审工作规程,经专家组评审和专家委员会审议,决赛共评选出72项获奖项目。其中,西北工业大学“孪生动力:组合发动机多场感知与数智孪生平台”等10项成果获得“高校师生组”特等奖,青岛高端轴承研究院“P2级高精密轴承国产化替代技术”等10项成果获得“创新企业组”特等奖;西安交通大学“复杂构件增减复合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”等10项成果获得“高校师生组”一等奖,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“AI赋能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集约低碳解决方案”等10项成果获得“创新企业组”一等奖。

据了解,大赛决赛期间同步举办了优秀成果展示、合作对接会、投融资对接会等亮点活动,收集13.1亿融资需求,吸引40家投融资机构参加,引导73个优质项目开展对接,达成40余项初步合作意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