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(记者魏玉坤)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,审议通过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。
了解详情>>7月30日15时49分,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,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(以下简称“长八甲火箭”)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,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,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。作为面向商业航天市场打造的新一代运载工具,长八甲火箭通过一系列技术革新,为商业航天发射提供了兼具安全性与经济性的解决方案。
了解详情>>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30日发布《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(2024年)》,全面呈现2024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,并展望2025年信息化发展重点任务。
了解详情>>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 2025)主论坛上,多位AI行业的顶级大咖出席,围绕大模型、算力基建、AI伦理治理等核心议题,展开了一场跨越技术、产业与文明的深度对话。
了解详情>>“全球68%的生物制药公司已部署AI模型,新药研发周期从10年压缩至1.5年,成本从10亿美元降至百万美元级别。”中国科学院院士汤超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 2025)上抛出的这组数据,揭开了AI从“炫技舞台”迈向“实用战场”的神秘面纱。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办的这场科技盛宴,不再是机器人跳舞、算法炫技的独角戏,而是一场AI技术深度融入生活常态、赋能产业革新的全景展示。
了解详情>>记者29日从南开大学获悉,该校黄津辉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,空调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热排放到室外后,会改变城市天气模式——可能显著增强城市夏季暴雨强度。这一发现为极端天气治理和城市规划提出了新挑战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《大气研究》上。
了解详情>>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(DFKI)研究团队在日前召开的国际机器学习大会上报告称,在可解释人工智能(AI)领域,“X-hacking”是一个此前被普遍忽视的风险,并呼吁批判性和反思性地使用自动化机器学习(AutoML)工具。
了解详情>>7月22日,国家数据局举行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。记者从会上获悉,我国全面加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和应用落地,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、价值化,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。截至上半年,7个数据标注基地已建设数据集524个,规模超过29PB,服务大模型163个。下一步,国家数据局将多措并举,进一步优化产业规划布局,推动数据产业从“单点突破”向“全域发展”转变。
了解详情>>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近日发布的第56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,连续多年保持20%以上的增长率。
了解详情>>近年来,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,网络安全风险与挑战日益严峻。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显示,我国首批次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试点工作已圆满完成,面向企业累计落地保单数量超1500个,总保费规模超1.5亿元,总保额近115亿元,网络安全保险服务市场展现广阔前景;面向居民,累计落地反诈险保单超200万单,总保费超2400万元,保额超1000亿元。
了解详情>>